p.09……早期家庭倫理社會關注的都是人與人、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粵語片選材正是應這種社會需要;到後來香港經歷現代化,人從家庭中走了出來,資源多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複雜,又加上面臨九七回歸,社會大脈絡開始由群體性慢慢轉變到個人性,電影主要是傳遞一種信息,比如《胭脂扣》所反映的懷舊,《東邪西毒》代表一種疏離,人與人之間有好多說不出的情感,反映在電影上就更加內心化、含蓄

p.11……我曾經和小我八、九歲的人聊天,他們可能也知道周星馳,但卻不能明白他對我們這代人而言的重要意義;又好像我成長的時候遍街都是四大天王的歌,但他們可能很多都沒聽過;我的成長伴隨香港最繁華的時候,突然某個時刻有些東西沒了卻又不知道是甚麼沒了,是不是讓四大天王、周星馳重新出來就能找回失去的東西,又好像不是這樣

p.15……曹雪芹也不斷修改《紅樓夢》,改不是問題,為何要改才是問題。起初金庸不過是一介小作家、辦報人,逐漸有了社會地位後,他覺得自己要立個好榜樣。為此要修改,把小說變得虛偽了

p.17……要判斷一個小說家是否成功,標準很簡單,大眾能講出角色的名字就是了。要形容人傻子就是郭靖、拍馬屁就是韋小寶,浪子就是令狐沖,深入民心,就如魯迅創作的阿Q。

p.29……在王晶眼中,「市場好,甚麼電影也能生存,市場差,好片爛片一樣死」。套用社會、經濟分析,這是市場決定生產;要了解港產片式微的原因,不能忽視宏觀市場環境的變化。


Jacky W: 大環境決定水溫, 你自己能游多遠, 還是取決自己功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金庸 王晶
    全站熱搜

    Jacky 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