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KB48的格子裙經濟學: 素人偶像的創意行銷效應  

p.45

一國的流行或各時代的文化,都會確實反映出該國在那段時期所處的經濟狀況。

p.55

AKB48從一開始,就鎖定了年輕但收入不多的偶像御宅族做為目標顧客。這些人出不起高達一萬圓的門票費,只要門票漲到超過自己出得起的界限,就會離AKB48而去。

p.63

AKB48的概念是:「可以去找她本人的偶像」

一開始,該團體的發展完全不涉及電視節目,只是在秋葉原的劇場每天公演而已。它的走紅,來自於專攻一群特定的喜歡秋葉原式偶像的御宅族。

P.65

AKB48的走紅方式,並非只靠電視觀眾,而是鎖定那些願意自己轉搭多趟電車,也要到秋葉原來觀賞的人,也就是那些就算得花一些錢,還是會想要到秋葉原來的顧客。為了確保最低限度的核心客群,一開始在設計經營策略時,就已經想到要避免受到景氣低迷太大的影響。

這樣的經營策略是一種很適合通縮不景氣時代的方式。

P.66

看在最早期粉絲的眼中,等於能夠在自己的眼前詳細觀看一群原本缺乏專業的女孩,慢慢成長為偶像的過程。

這可以傳達出一股親切感,並吸引核心粉絲群慢慢形成。

P.68

選秀活動的過程這麼公正,大家就能開開心報名了。即使只是普通家庭的女孩,也會想著「我也來報名看看」;對於選出來的成員,也會更容易產生「一定是個像我這樣的女孩」的想法,覺得很有親切感。

p.79

以寶塚來說,原本設想的客群是那種就算不景氣還是很有錢的人,但AKB48並非如此,而是鎖定深受秋葉原吸引、貧窮但年輕的御宅族。這一點,就是雙方的一大差異了。

P.86

已經有愈來愈多人會從事不涉及金錢回饋的非經濟性活動的消費,也就是「心智的消費」。目前,從事這類消費的人數正呈現爆發性的增加。

大家在推特或部落格上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一面生產,一面又消費自己。周遭的人也以讀者身分消費文章的內容,其中又有部落格同好,會相互連結或留言表達感受,既為原作者的小故事加入一些新元素,也和自己所寫下的故事連結在一起。大家的小故事和小故事之間,就這樣彼此連通、無限繁衍下去。

這現象在經濟學上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無論生產或消費,都不花一毛錢。

p.87

手機也是同樣的情況,只要購買吃到飽方案,就和電腦使用寬頻上網一樣,玩再多網路遊戲、寫再多部落格文章、發再多推特,新增加的成本都近乎是零,唯一的限制條件只有時間而已。因此,這可以說是「愈閒的人愈有利」的消費型態。

p.88

包括研究生與相關團體在內,AKB48共有一百名以上的成員。雖然不是人人都有部落格,但是寫部落格的成員也不在少數。這意味著她們把成員們多達一百個的小故事,對著網路社會不斷傳遞出去。

p.105

她們的公演門票與周邊產品價格都訂得很低,AKB48本身也完全沒有把自己當成「高不可攀」的高級品牌,而是一開始就走不同於前的新路線:她們以一種隨興的、隨時想去看就能去看的偶像自居

p.113

會在偶像身上找尋「萌」、「療癒」等感受的人,大體上都是「有閒沒錢」的人。因此,就算偶像很有人氣,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還是很難形成值得關注的龐大能量。

p.119

故事這種東西是消費財,大家會藉由電影、電視劇、漫畫或動畫等商品型態來消費它。

八0年代後,過去那個講究什麼什麼主義,或是主張這個世界應該如何如何的時代已經過去,而進入了另一個時代:人們會更加埋首於個人的故事或自己的故事之中

p.123

假如這種自己生產、自己消費般的心智的消費,以及不花什麼錢,只要展現自我以及與人溝通就能滿足的文化,如我和速水先生所認為的,是在反映日本經濟狀況的話,那麼隨著通貨緊縮的持續,這樣的文化很可能會漸漸擴及到更年輕的世代,或是擴及整個社會。

p.138

在拷貝技術下大量生產,任何人都聽得到「一流」歌手的歌、看得到「一流」演員的演技,這會使得人們不再需要二流、三流的歌手或演員。由於消費者在該商品的市場中所追求的要素,都已經集中在少數頂尖者的身上,其他不夠頂尖的,將會遭到驅逐。

p.139

如今,在網路上,消費者已經可以用趨近於零的成本,聽到一流歌手的歌、看到一流演員的戲。這也意味著,現在已經是一個愈來愈容易讓商品變成「一枝獨秀」的時代了。

p.147

大相撲的每一位力士,管理責任都在該力士所屬的相撲道場身上。AKB48的成員分屬不同經紀公司,相撲力士也一樣,分屬不同相撲道場,各相撲道場向日本相撲協會領取培育費等款項,基本上算是會計獨立的企業。相對的,正式比賽、巡迴表演賽等活動,就由相撲協會負責統籌辦理。

p.149

一般在推偶像團體時,就算成員之間感情真的很不好,對外還是會維持表面上感情很好的假象。但AKB48卻公開讓大家知道成員間處於彼此競爭的關係,而且還積極地讓她們競爭。在出單曲CD時也是,不是由所有成員參加,而是透過撰拔活動,挑選出演唱的成員。這是過去日本的偶像業界所沒有的制度。

p.150

AKB48的成員間雖然不至於要打相撲,但因為成員人數眾多,無法讓所有人全數參與活動。因此,每當要發新片或是要在外表演時,就會舉辦選拔來決定由誰參加。

p.152

AKB48的制度特色是,為確保透明度與大家的認同度,把成員間的競爭公開化

p.160

在日式的雇用制度中,所有同期進公司的人,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同薪同階級,大家都會為了出人頭地而毫不放棄地努力下去。AKB48也一樣,為了防止只有特定成員獨擅勝場,才會藉由彼此之間不大的差距,鼓動大家與別人競爭下去。

p.174

就算投入龐大資金在一個有潛力的藝人身上,出道後,也不能確定他會成功還失敗。假如一次多找點人,組成團體出道,除了有些投資成本和只訓練一人時沒有太大差異外,其中有人能夠成長為巨星的可能性,也會比較高。這就是一種分散投資

p.176

每個成員是否能成功,等於有兩次機會:一次是團體出道;一次是個人出道。機會比過去多一倍。此外,在團體出道的初期階段,還可以培養身為藝人的基本能力。

p.185

同時採取分售與綁售,再加上巧妙的訂價手法,可以讓唱片公司的收入比單單只分售或單單只綁售時,要來得多。

p.187

AKB48的經營團隊,把成員的受歡迎程度,等同於對AKB48的貢獻度

p.204

會一直嚷嚷著認為通縮是嚴重問題,都是經歷過泡沫經濟期之前的中年以上世代;年輕世代的消費活動,早就以通縮為前提了。他們的一切行動基準,都是以今後通縮仍會持續下去為前提。

p.209

在通縮不景氣的背景下,除了經濟上的影響外,在日本或許已經漸漸形成一種固定的消費心理:找樂子不用跑到太遠的地方去

p.210

AKB48之所以開始在名古屋、大阪等全國各地成立自己的分團,或許也是因為察覺到,自己漸漸出現「離歌迷愈來愈遠」的情形將會是一種危機,因此,才會想要透過以「分團到外縣市」的方式,繼續傳達出貼近歌迷的感覺

p.213

AKB48的全球化正分別由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方向是,在年輕世代回歸本地的背景下,像名古屋的SKE48那樣,在全球不同地區也出現在地化的現象;另一個方向是,在御宅族文化滲透到全球的背景下,於日本以外的美國或歐洲等地,擴大歌迷層。

p.249

格蘭森在書中的結論是,「藝術家能否長久存活,看的不是創作者的作品好或不好,而是創作者的個性是否能形成吸引人前來的狀態。要是做不到,便只能曇花一現就結束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AKB48
    全站熱搜

    Jacky 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