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麵茶──曾經開過餅店的七十多歲吳女士說,她們店的獨門配方是將白芝麻炒香之後,壓碎碾成粉末並用篩子篩過,加入炒過的麵粉中攪拌,讓客人看不出有芝麻,味道卻比未壓碎的白芝麻香……

麵粉棵──那個年代的家庭主婦沒什麼錢買菜,也沒空閒時間料理美食,院裡種的青菜加上了美援麵粉,每餐就有得吃,不怕餓死,你可能會好奇這所謂的麵粉粿到底加了些什麼?答案五花八門,有韭菜、豆芽菜、高麗菜等等,只要手邊有什麼青菜就統統切碎,加鹽、加水調成麵糊,每個人都是這麼隨興的調製,煎熟了就是麵粉粿……

油飯──而滷好的肉臊則是用來拌炊熟的油飯,先將湯汁瀝出,待糯米炊熟時再以這些湯汁攪拌米粒,如此熱騰騰的糯米會飽含這些經過爆香炒過且長時間熬滷的肉臊汁,每粒糯米吃起來都味道十足

菜丸──通常豆芽菜的比例都比豆粉多一些,老闆火候控制得宜,豆芽菜炸過後,菜裡的水分並未消失,讓脆中還帶著菜汁,這才厲害。

豬油拌飯──以前的人都會將豬肉肥膏拿來炸油,會炸出來液體狀豬油……液態豬油冷卻後,會凝固成乳白色的豬油膏,可以儲存起來,當吃飯時,會趁熱加一小匙豬油到白飯裡,然後再加一點醬油直接攪拌……

蚵嗲──在過去的年代,想吃蚵嗲,得要耐心等到秋天以後,原因不是夏天沒有蚵仔,而是古早留傳下來的自律精神,因為夏天吃油炸的東西容易上火,有礙健康……

魯麵──最後一道端出魯麵,是要讓還沒吃飽的客人填飽肚皮,賓主盡歡,後來演變成遠方來幫忙的親友為了趕路回家,無法等到晚宴,就讓這些親友中午吃些菜料十足的魯麵充饑,也答謝親友們的幫忙。

很多老師傅都認為,今日有些古早味做得不像,只因為大家膚淺的嚐到甜味,就一昧的以為古早味就是加糖,卻不知道這個甜甜的味道,是靠食物加鹽後料理出來的精華,在襯托出食物的美味時,提拉出來的甜味,完全不同於一般糖味,如此才能呈現出完美作品,如果光靠味素或糖來增加甜味,整鍋湯汁會呈現出「死鹹」或「死甜」,這種作法無法獲得老饕們的青睞

九層粿──第一步是倒入加黑糖的米漿,開始蒸炊最下面一層,熟了之後再倒入滲黃糖的米漿做第二層,蒸炊熟後再倒入黑糖米漿做為第三層,如此黑色、黃色依序倒入蒸炊至九層,蒸出來的粿才能層次分明……

肉油渣──那時候的家庭主婦通常會買塊肥豬肉回家,切成小塊後準備炸豬油,火爐旁邊常會圍著一堆孩子,說好聽是陪母親聊天,其實另有目的,希望母親能遞幾塊剛出爐的肉油渣給他們解解饞……

蛋臊──打五顆鴨蛋到碗裡打碎,等炒鍋裡的油熱了之後,將蛋汁倒入鍋裡快速拌炒,再淋上些醬油和蔥頭酥即可,味道真的很香,吃起來並不像炒碎蛋……

鹹紅龜──傳統的紅龜粿包的是豆沙,口味是甜的,不過也有鹹紅龜,它是混合著黃豆餡和薑末,加上襯底的香蕉葉,剛出爐的鹹紅粿,總能讓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特有的香氣,令人垂涎,咬下去,麵皮的Q勁和內餡的沙質感,配上特有的香蕉葉風味,會讓人捨不得一口吞下肚,非得慢慢咀嚼一番不可。

雙環糖──由於加入麥芽膏的糖汁得在滾燙中做出造型,才不致在冷卻後變硬而無法彎折,因此製作過程中,老師傅的動作不但要快,雙手還得能夠忍受高溫才行,冬天時還好,夏天在火爐邊製作雙環糖本來就熱,還要忍耐剛出爐時的燙手,上下夾攻,確實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

……早期的雙環糖是用糖和麥芽膏熬煮後,再放入煮好的地瓜,之後再將整鍋粘稠的汁放入鋪有芝麻的大平盤中,快速拍平,並用刀子將它切成長條型,然後旁邊的助手還要快速將它捲起來呈雙環型,等它冷卻後,就是雙環糖。

荖花──想曝曬蒸熟的糯米時,一定要看準天氣,必須豔陽高照的日子才行,因為蒸好的糯米放涼了之後,非得一次曬乾不可,沒曬乾到粒粒分明絕對不能收起來,否則只要有一、二粒米粘在一起,表示還是潮濕,並沒曬乾,隔了四、五天後,就會從粘在一起的位置開始發霉,這樣就沒轍了,只好全部丟掉……

古早月餅──單是一個蛋黃酥的餡,就得選用醃好後第十四天以內的鹹鴨蛋黃,因為蛋黃過老油脂會流失,吃起來不夠新鮮也會略顯乾澀,而外頭的綠豆沙還得加一些自己炒的肉鬆摻拌,為什麼不用外面買的肉鬆呢,因為外面的肉鬆常加些豆粉,拌炒豆沙容易出味,但不加肉鬆的豆沙則甜得有點膩又不夠精巧,所以店裡的餡常常會因為不夠,以致不能製作下去。

剉冰──剉冰、刨冰同樣是古早味冰品,差別在於冰塊處理上的不同,剉冰是用鑽子戳剉出可口的小碎冰,不過這和中部流行的刀削冰並不相同,刨冰則是用刨冰機搓刨出來,差別是剉或刨出來的冰細粗度不一樣。

芋冰──傳統的杓子都是銅製成的,騎腳踏車四處販賣芋冰的販仔,車上都會帶著幾支大小不同的杓子,因為一顆圓滾滾的超大芋冰分量雖多,但同樣價錢,有的小孩子喜歡一次吃好幾球不同口味的小芋冰,有時候一球十元的芋冰抵不過三球十玩或五球十元的魅力,因此販仔要隨時備好杓子應變。

狀元粿──當時做的狀元粿,是先由老闆將在來米磨成粉,倒在做狀元粿的模型內,蒸到快熟時,用竹籤在中間挖個小洞,將花生糖粉倒在洞裡,讓米粉和糖粉一起蒸熟,因是利用水蒸氣原理製作,狀元粿由倒入粉到蒸熟取出,時間很短,沒經驗者可能會手忙腳亂

煎嗲──為了一解大家思鄉之苦,鄭成功想出一個代替包粽子的方法,那就是教大家將收集來的豆類、番薯粉和水打成漿,加上海邊現成的蝦、蚵和自己種的蔬菜等為材料,做成煎嗲來替代粽子,讓大家稍解思鄉之情,一起度過來台灣後的第一個端午節。

---------------------------------------------------------------------------------------------

Jacky W:

古早味, 就是工業革命還沒有進入廚房的味度.
費工費時, 堅持人手製作, 與現代量產文化背道而馳.
得出的真味, 是舌頭質樸的安慰.
與作者黃婉玲一樣, 我也是個古早味原教旨主義者.
打著古早味招牌, 暗裡 "改良" 的, 食趣全失.
作者花了很多功夫和誠意拜訪老師傅,
觀察, 甚至親身上陣, 為了讓味度的作法免於湮沒.
是有心人.
雖說物競天擇, 
然而記錄下來的, 
除了蒸氣之間的汗水,
還有對品質和人情的執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cky W 的頭像
    Jacky W

    Jacky W 的平淡生活

    Jacky 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