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20...... 日本人有種沉溺在情報, 觀察的習慣, 幕府鎖國年代, 中國商船漂流至橫濱, 日本人便細心將商船外形及船員打扮, 用圖像方式記錄下來, 並尋根究底問他們為何作此打扮, 用甚麼文字, 看甚麼書, 簡直就像諜報人員在工作.

p.28...... Grand Tour由16世紀開始至18世紀成為歐洲青年貴族階層的潮流玩意, 這是以歐洲旅行為主線的活動, 英國青年貴族會花上三個月至數年時間, 由倫敦出發坐船去法國加萊, 然後到訪巴黎, 尼德蘭, 普魯士, 終站多是羅馬, 佛羅倫斯或拿不勒斯.

p.30...... 像吳哥遺跡中最精緻的女王宮 Banteay Srei 路途較遠, 早上十時過後便有一團一團遊客光臨, 所以只宜大清早出發, 或傍晚當眾團都湧到巴肯山看日落時, 自己獨自一人慢慢欣賞那些巧奪天工的沙岩石雕, 感受四周的氛圍

p.33...... 愈來愈多旅客沉迷在旅行記事而放棄了個人感官體驗, 在暹粒吳哥的巴肯山大堆人等待日落, 但大部分都是透過觀景窗看落, 心裡想著如何佔據有利位置, 如何穩住 DV 不要被旁邊遊人推撞.

p.38...... 1700年法王路易十四召開「中國之王」舞會, 成為巴黎轟動盛事, 在貴族盛裝打扮下他乘坐一頂中國轎出場, 現場貴族目瞪口呆, 康熙與路易十四有默契地成為東西方中國熱的推動者.

p.40...... 明清兩代主要庶民旅行是借宗教活動來遊玩, 「進香」是明清兩代中國人主要旅行方式, 婦女可以參加香會或香社, 一大群娘子軍聯群結黨浩浩蕩蕩去泰山, 武當山, 普陀山及峨嵋山, 以進香之名擺脫禮教束縛玩樂去也, 這是古代婦女欠缺公共活動空間下的一道抖氣窗口.

p.50...... 在日本旅行總能領教兩個已失落的中國美學觀念, 就是「優雅」與「簡樸」, 今天, 在中國大陸已難有此體驗.

p.64...... 旅行應該是一門講求節奏的活動, 我們平常在香港已經是超級 hyper 的生活方式, 中產階級專業人士放工後到酒吧歡樂時光, 吹水, 直落晚飯, 唱K, 這種生活模式塑造了香港人的旅遊期望, 以相同的邏輯去計劃行程, 以最少時間看到最多景點, 一天跑五, 六個地方, 搞到自己也頭昏腦脹.

p.84...... 西方文化是追求光明, 大家漫遊歌德式教堂, 在祭壇那裡必定是採光最強的地方, 光線由上空灑落像聖靈降臨, 以光線彰顯神聖. 在東方的廟宇中卻剛好相反, 神袛坐於微弱的油燈, 蠟燭光線之中, 只有門外正面射入的光線, 神聖是在幽黯中顯現.

p.138...... 最可笑是發生在湖南石門縣, 為了製造旅遊熱點而創作歷史, 找來明末流寇闖王李自成作代言人, 指李自成兵敗未死, 在石門縣出家, 硬指在夾山寺奉天玉和尚墓是李自成墓.

p.139...... 傳統文化強調「遊」, 在「遊」之中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融合, 再配上遊人的心情, 達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是重「遊」而不重「玩」, 可惜今天新中國人的生活美學觀念已徹底崩潰......

p.144...... 在中國傳統內, 文化藝術就是與廟會, 市集, 酬神等混雜在一起, 這種方式存在東方文化之中, 像日本淺草六區是江戶時代的文藝娛樂表演地區, 它便是與淺草寺相結合的宗教, 消費, 文藝綜合區.

p.164...... 日本人仰慕盛唐文化, 堅持傳統, 朝鮮人敬仰明朝漢文化, 私下沿用大明崇禎年號至 18 世紀, 時刻等待中國漢人反清復明.

p.178...... 日本 kawaii 文化是採取一種「弱者」的策略, 將自己變成兒童, 採取一種軟弱, 幼稚, 非性化, 玩樂的形象出現, 拒絕承擔成人責任, 逃避被納入不同形成的社會建制之內. 西方的青少年反叛文化以進取, 攻擊性姿態批判主流社會價值, 以 sex & drug 來突出自己已進入成人社會, 與日本式的退縮, 弱者策略剛好是兩種極端.

p.186...... 藝術的辨證法是總之有人談論, 有人幫這群人起「朵」給予名號, 是褒是貶也好, 都顯示這種風格帶來了挑戰, 若干年後肯定會變成經典.

p.200...... 一個有自信的城市, 人們根本不會熱烈問訪客對他們城市的印象如何, 因為他們不會要求別人認同.

p.208...... 在暹粒黃昏攀上吳哥窟的主建築時, 石造的梯級只夠容納半隻腳掌, 遊人要全身俯伏在筆直的石梯上, 手腳並用, 心驚膽顫, 才爬上主建築群, 到下來時, 要彎低身, 頭垂下, 一步一步慢慢走, 到最後一步才鬆一口氣, 柬埔寨導遊 T 說這設計是令「人」向「神」謙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帶著偏見去旅行
    全站熱搜

    Jacky 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