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  

董橋 讀書、文章、做人

  • 一個作家如果沒有覺得自己是一個storyteller的話,你不會寫得好,你的文章不會好。”I am telling you a story”,你這樣想的話,你的鋪陳完全不一樣。


趙廣超 學問是一種手工藝

  • 只要是在同一個主題下,誰搶到別人較多時間的,誰就比較有創意。觀者樂於花時間在你的創作上,樂於讓你偷去他的時間,你的作品就有創意。


榮念曾 還有很多事情要想,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 《新兒童》還有系列叢書,我最記得其中一本叫做《小童伴》,講一對小學四年級的孖仔,因為父母離異,而被迫分開各自跟著父母親,班上的同學便想法幫他們互換角色,好讓他倆都有機會見到父母。那時《新兒童》裡的故事就像這樣,有社會現實的基礎,十分真實,但又能設計出許多有趣的細節,小朋友都不會覺得悶,和後來完全虛構幻想的兒童故事很不一樣。


吳俊雄 報答流行文化的奶水

  • 許多人說那是個群星燦爛的年代,不像現在誰是誰都認不出來,原因就在於那年代每個人的背景不同,文化裝備也不同。
  • 呂大樂曾說過,「放生」的小孩比溫室長大的小孩優勝,他們接受十幾年免費教育,讀的是一樣的東西,平時接觸相同的事,這種mass education、mass media,很難令人有獨特氣質,沒有獨特氣質就難以成為明星。


十年砍柴 在網絡上砍出一片歷史天空

  • 少書本知識的農民往往能撇開意識形態的煙幕,用更精確的歷史語言描述,比如對六十年代初的大饑荒,故鄉的農民從來不順著官方的意思說成「三年自然災害」,而是說「過苦日子」,非常精確中性。


哈金 「既然回不去,就只能往前走下去」

  • 托爾斯泰認為一篇長篇小說應該在開首第一頁就要釋放一束光線,這種光能牽動小說的前半部分。至於最後一頁也必須有一束光線,那道光能牽動小說的下半部分。然後讓兩束光線相遇。
  • 因此最主要的東西要讓它出現在第一頁,產生那種創作的衝動。也就是說,第一句話就該接近故事的中心。
  • 畢業以後,大家會自己去做好幾年,慢慢發表作品,開始愈做愈大,看看誰最後能夠堅持。因為寫作不是短跑,所謂才華只是能跑而已;但寫作是要跑得遠,跑得久,需要有耐力
  • 我們把國家當成唯一的信仰,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別的信仰,國家經常成為我們唯一的、完全的。最後就把國家神話化了。


陳雲 解毒中文 替天行道

  • 「禁餵野猴」,原本四個字就寫完,那條布也用少一點位,但偏偏又要橫跨三個圍欄,寫上「禁止餵養野生猴子。」他們覺得單詞不及複詞有威力,但他們不知道中文的單詞才厲害
  • 英美國統治階層有其自然而天真的語言,偏偏中國人以為那是不夠好的語言,走去學一些中等工程師的語言、經理階級的語言,還以為那是最好的。


梁家權 小吃總是舊時好

  • 他的川菜這樣好吃,但他說在中國大陸人人都吃川菜的原因很簡單:第一是因為中國人的味覺差了,一定要靠味道很濃烈的食物去刺激味覺。第二是因為現在的食材很差。
  • 例如雞蛋仔,你現在要炭燒的雞蛋仔是椽木求魚,因為已出現了電爐。沒辦法,炭燒沒辦法應付人潮,自己賺得少,那惟有改變。你可以說這是發展,但不一定是進步
  • 如果是認認真真看的飲食書籍,第一本應是林文月的《飲膳札記》。很有感覺,因為她不是寫食,是寫人,回憶當年在北平她父母做的種種食物,去懷緬在那個時間所發生的很多種感情。我因而開竅。雖然《飲食男女》中也有各式各樣的故事,但這本書完全超越了那些故事。怎樣寫最有味道?就是你寫的時候,一定要有一份心情在其中。


長平 正義

  • 它現在不再試圖證明全世界我最正義,他現在要證明全世界哪兒都沒有正義。比如說美國出一本中國人權報告書,我們不反駁,不去證明我多有人權,而反過來弄一份美國人權報告書證明你也沒有人權,你也很壞……三聚氰胺出來之後,很快有人就指出惠氏等外國品牌也有毒,可見全世界的商人都是黑心旳,沒有人不自私,我們並不算太過份
  • 有些紅衛兵和知青不只是後悔,還會慢慢的從反省變成肯定自己的青春。當他們掌握社會資源之後,曾經發起一場很大的「青春無悔」運動,把個體生命的經歷和社會正義體系的顛覆混雜在一起,如果要否定那段社會的災難好像就否定了自己的青春。所以他們理直氣壯地走出來說「青春無悔」,用一種感性的、激情的、似是而非的詞語和理論變相肯定了青春,甚至變相肯定了那段社會經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
    全站熱搜

    Jacky 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