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3...... 張虹又說, 香港人甚至華人的自卑與自大, 常常讓影像作品背負「揚威」的使命. 寄望在影展告捷, 尤其渴望得到西方世界的認同...... 有人看過張虹的《七月》與《選舉》之後對她說, 電影需要加上註釋, 外國觀眾才能明白. 本土影像一旦為了西方觀眾而作, 便流於「淺」, 如此一來意義不大.

...... 無論是劇情片或紀錄片, 觀眾在光影之中得到的, 無非是認同帶來的那一點感動. 我們喜歡看周星馳, 因為他親切中帶狡黠, 甚至是他的「串爆」都是香港人再熟悉不過的細節.

p.22...... 雖然我們創團十二個年青舞者雄心壯志, 但舞團第一年的公演是平淡地渡過. 那次演出賣了五十張門票, 大部分都是親友為捧場而來的. 我們事後檢討面對現實, 想著香港人實在不懂舞蹈, 也不知道甚麼是現代舞, 更不用說要他們掏腰包買票看現代舞了. 我們的解決方法是創造觀眾, 而且是從小教育, 輾轉下去了鮮魚行小學表演現代舞給小朋友看, 在當時的社會來說, 是個創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cky 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