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 〔編者的話〕
我們生活節奏快,因為我們慾念太多,甚麼也想得到,大學未畢業,己想著置業,連工作也未有,已想像怎樣過中產的生活方式……閱讀也是一樣,今天的問題是書太多、時間太少,買了一大堆書回來,翻過,讀過及讀完的有多少呢?
 
p.4 〔奇形怪狀的國情 潘小濤〕
…改革開放之後,原本那套大家都不相信了,政府所提供的福利、各樣的照顧開始慢慢剝離。在建立一個新的秩序之前,第一,信仰沒了;第二,原本的保障沒了。大家自己找一個安全感,錢就成了大家的信仰。以前大家信毛澤東、信共產黨,現在不信了,只相信錢,以錢來買一個安全感……因為現在法制不健全,也沒有一個道德規範,於是就千方百計,用盡手段去賺錢。
 
p.9 〔商道 陳惠仁〕
現在女士要找有經濟基礎的才結婚,男士又覺得自己沒有經濟基礎不能結婚。如果回看一些成功的夫婦或拍檔,其實他們很多都是一起去創造,這些一起打拼過的,才是一段經得起風浪的關係
 
p.23 〔寫作是一種練習 陳寧專訪〕
……我相信「練習」這個概念,我們叫做「熟能生巧」,寫得多自然就懂得寫了。很簡單,很多技巧都需要不斷練習才能熟習,寫作也是,如果十年都不寫一篇文辛,突然提筆就會發覺寫作很困難。如果每天都寫就會習慣將思考變成文字這個動作,其實寫作是很講Discipline,很講求自律,包括定期的練習,是一種Regular的勞動,要有節奏,每天都做的時候,就自然變成你的一部分。文字是一種工具,不用就鈍了,熟練了這個工具後,寫作時就不用特別去思考這個工具該怎麼用。
 
……香港雖然較自由,但追求文學、追求純正文化,卻始終是小圈子,社會對文化人的尊重仍然不足。台灣整個社會是很尊重文人……香港就會尊重有錢人、地產商,文人在這裡是孤獨的。但孤獨也有其好處,你明知寫文章未必能取悅到大眾,但仍去做的時候,就變成這是為自己而做的,反而更加清醒。
 
p.24
……不要看到有韓寒、艾未未出來就以為是開放了,其實沒有的……
……我內地有不少朋友都有種無力感,甚至會有虛無主義,過一天算一天,為甚麼現在很多生活的書都受歡迎?就是談生活就夠了,不用談政治,在微博上談穿甚麼、吃甚麼,將注意力放在這些事上就可以忽略一些大事情
 
……作為一個創作人,內地實在有太多東西可以看,有些事情在我們的城市已經不會發生的,在內地仍然有。那種張力、不安、落差可以令創作人得到很多靈感。把自己豁出去,去感受,不必融入,有抽離感反而好,像陳冠中一樣,如果和他們完全一樣便寫不了《盛世》。格格不入是好的,太投入是沒辦法去書寫,太抽離又不到肉,最好是能掌握自己離開的能力後便去投入,盡量感受後再抽離出來書寫
 
……香港其實不差的,只是對文化的尊重不夠,香港的文學人、文化人一點不比其他地方差,純粹是這城市的價值觀問題、定位問題。香港把自己定位為金融城市,但巴黎沒有把自己定位成商業城市,巴黎非常Proud of自己是文化之都、藝術之都
 
p.32 〔里安納度的陀螺 在金融海嘯中保持清醒 梁凱同〕
……在家族生意,家族可以欺凌小股東;在公眾公司,可能所有股東都被欺凌,因為沒有單一大股東,話事權便落在管理層手上,管理層都是打工仔,都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著想……
 
……投資成功有多困難。首先,你要知道身處於市場周期的哪一部分……第二,找到可供利用的投資工具……第三,是時間的掌握……第四,是最難的--運氣……最後,最難最難,是堅持,拒絕急於獲利離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寫作
    全站熱搜

    Jacky 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