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統計,所有關於上海灘的電影電視劇,總有一句對白:

「在法租界,有誰不認識我什麼什麼……」

「法租界」代表了那個十里洋場的年代。

好奇。

沿著淮海中路,轉進思南路,馬路兩旁種植了法國梧桐樹。這裡,是法租界的高尚住宅區。

 

 

呷著冰凍青島啤,走過一間接一間法式老洋房,欣賞社區的寧靜和源自上一個世紀的古典美。 灰黑的紅磚、高大的窗戶、優雅的雕飾,這間或那間房子曾住上一位怎麼樣的人物呢?

香山路七號是孫中山先生的故居。兩層高小洋房,陳設簡樸,小陽台上有一圓桌,圓桌上有棋盤。世事如棋,誰想到,今天我會站在這裡?

轉入復興中路,老洋房漸漸消失,換來上海傳統的石庫門房子、弄堂。

遇上一個待拆的小區,走進弄裡,兩旁再有小巷,小巷兩邊是民居,一扇一扇大門上厚重門飾,就是石庫門吧。看看,拍照,想像他們的生活 。老婆婆走過,向我這個陌生人投以奇異的目光。

 

 

 

 

那個炎熱的下午,尋不到法租界叱吒風雲的人物,或許那一切,早已隨許文強在百樂門倒下而灰飛煙滅。

遠去的法租界,只有在光影裡,懷舊懷舊。

arrow
arrow

    Jacky 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