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分類:閱讀 (336)
- Feb 02 Wed 2011 00:05
文化地圖 01-2011

〔大趨勢(還是沒有趨勢可言?) 文:Fotopiggie〕
最近看到一個針對超過1600名收入不錯、大學學歷、平均年齡 48 歲的 iPad 使用者進行了新聞閱讀習慣的調查研究,指出愈常用 iPad 看新聞的使用者,就愈少看印刷報紙。特別是其中 931 名受訪者目前仍是印刷報紙訂戶,但有超過一半的人表示可能會在未來六個月內取消訂閱報紙。
- Feb 01 Tue 2011 00:05
藝訊 jan 2011
- Jan 09 Sun 2011 11:02
天下雜誌 2010年7月14日

〔「無聊管理」是個新問題 文:南方朔〕
由於「無聊」而產生的「無動機的惡意」多矣。有些青少年「無聊」而去找樂子,於是在街上對女子開黃腔、吹口哨;有些人「無聊」而去飆車,看到警局警車即挑釁一番。這些人是沒有多壞,他們只是「無聊」而已。第二次大戰前,德國青少年「無聊」,在街看到猶太人經過即笑罵起哄,它是後來納粹暴力的起源。這證明了「大暴力」起源於「小無聊」的道理。
- Dec 21 Tue 2010 13:40
藝訊 dec 2010

〔重逢於十六年後--<四度空間--兩岸四地當代攝影展> 文:許先施〕
周慶輝說:「過去十多年間一直也有人關注台灣的社會空間,但從前的報導攝影要拍貧民區甚少注重外觀,反而會採訪裡面的人的生活,也不會想到用做蛋糕的手法去表達。這也可能與台灣年輕人的性格有關,不想直接面對被拍的人,寧願用上好幾層的創作,把所看到的社會景像化成想像,再重新創作為立體雕塑,最後用攝影呈現出來。隨著網絡發展,人跟人溝通少了,叫新生代走進別人家中打交道,可能比做蛋糕更麻煩。」
- Dec 19 Sun 2010 08:50
文化現場 APRIL 2010

〔批判力的萎縮 從馬蒂斯到特區飛龍 文:何慶基〕
多年前和一位曾任教育署高職的退休華人高官談及香港的美術教育,他憶述60年代曾要求英國人上司加強香港中、小學的美術科課程。當時其上司反對有關建議,反而提議加強設計教育,不要搞甚麼美術工作,因為後者會令學生「想太多東西」……這種英國殖民地管治思維未有全然消散。現時政府無時無刻的鼓勵創意,卻未見積極推動批判、挑戰的能力。事實上,批判能力是創造力所不可或缺的核心條件,創意就是有能力質疑現有的東西把它們改善、瓦解或動新組合。
- Dec 13 Mon 2010 17:01
讀書好月刊 第39期 DEC 2010

p.3 〔編者的話〕
我們生活節奏快,因為我們慾念太多,甚麼也想得到,大學未畢業,己想著置業,連工作也未有,已想像怎樣過中產的生活方式……閱讀也是一樣,今天的問題是書太多、時間太少,買了一大堆書回來,翻過,讀過及讀完的有多少呢?
- Dec 05 Sun 2010 09:39
遠見雜誌 2009年8月號

p.62
山寨文化彰顯了中國的 "孫悟空社會" 現象, 平民也敢大閙天宮, 衝破政治與經濟的緊箍咒, "在山寨文化中, 草根階層才可抒發被壓抑的情懷, 展現反權威, 反壟斷的精神"......
- Nov 20 Sat 2010 12:20
讀書好月刊 第38期 NOV 2010

p.21 成長, 寫作與貓 朱天心專訪
(作家朱天心提倡為流浪貓狗絕育來代替捕殺, 並為此寫書) "......我第一次覺得這種寫作是有用的, 因為天津大學一位女生寫信給我, 她直接說: 我對台灣的民主是一點也不羨慕, 我對台灣的富有也不羨慕, 可是我看你的書, 看到那樣的一個地方可以對流浪動物這麼的寬容和尊重, 我好想去那樣的地方, 好想在那樣的地方生活."
- Nov 18 Thu 2010 21:10
天下雜誌 2010年6月30日
- Oct 17 Sun 2010 14:07
東京 島旅 日誌 伊豆諸島北部